水边

  • 发布时间:2018-11-16 14:16:01
  • |
  • 作者:英德市图书馆
  • |
  • 阅读次数:3691次

    历史人物有抗元志士朱文焕,抗倭名将吴光亮、吴光忠,党的革命人物王式培(详见第四章《名人撷英》第三节《英德籍历史文化名人》)。

  水边镇位于英德西南部。东与连江口镇交界,南与黎溪镇接壤,西与大洞镇相连,北与西牛镇毗邻。总面积106平方千米。辖水边社区1个居民委员会,黄竹、白坑、五角、流寨、乌城、热水等6个村民委员会,2010年全镇总人口19049人。现有黄、刘、邱、吴、朱、阮、谢、李、陈、张、许、蓝、罗、黎、廖、梁、徐、杨、赖、谭、冯、邓、莫、姚、曾、林、蔡、练、周、江、纪、何、巫、肖、童等姓氏。

  水边地形以高丘陵地貌为主,南部沿线为山地(低山),属半山区,大部分为低谷山地。地势南高北低。自然土壤为花岗岩发育而成,有利于林木生长。林木资源丰富,林业用地13.2万亩,森林覆盖率68%。矿产资源有花岗石、硅、钼、金和储量丰富的稀上矿。

  水边镇建置于明洪武二年(1369年)。因古圩地处龙郁水河畔,民届依河畔而建,因而得“水边”之名。清康熙四十四年(1705年)设洽属怀义都流陈图。清道光十六年(1836年)至民国设流陈乡(管辖区域含水边和大洞)。新中国成立后(1949年1()月)撤销流陈乡,分设水边乡、大洞乡。1958年9月后,建置分别为公社、区、镇等。1996年,设立飞来峡库区,水边镇划入清远市飞来峡区管理区管辖;2001年清远市飞来峡区撤销,11月,划归英德市管辖。

  新中国成立前,工业只有城镇居民一些小手工业。20世纪90年代,工业以小水电开发和发展用材竹加工为主。小水电发展到7座,总装机容量2800千瓦;用材竹加工厂(牙签厂、纸浆厂、切片厂)3家,厨具铸造厂1家。

  水边镇是连江中下游的交通枢纽。水边河(龙郁水)横贯中北部于犁头咀与连江汇合。乡村公路网络逐步完善。

  新中国成立前,水边镇归流陈乡所辖。1906年6月,水边成立“私立培英初等小学堂”;1932年创办“流陈乡国民学校”,开设国文、算术、历史、地理及图画、音乐、体育课程,实行新学制教程;1935年,  “流陈乡国民学校”改为“区立第一小学”;1936年,各乡纷纷用祖偿或集资方式,陆续办起多所私立小学校。改革开放后,文化教育事业得到较大发展。

  水边镇山清水秀,风景如画,河流九曲十八弯。与大洞交界处的天堂山,溪水长流,风景秀丽迷人,是个天然大氧吧。水边温泉,含有多种矿物质,水温达59℃,周边环境优雅,气候宜人,是休养和旅游的好去处。

  水边特产有粉葛,以淀粉含量高、纤维幼脆、肉质白嫩、清甜无渣而远近闻名。

  文物主要有水边四点金围楼,存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,列为清远市十大新发现文物(详见“民俗文化”之“客家围楼”)。

  水边历史人物邱大顺,又名邱阳,生于清光绪年间。因协助朝廷运送军需剿贼有功,光绪皇帝旨封其军功五品,赐黄马褂,授韶州府司千总官职。

  水边镇届民多数源自南雄珠玑巷。地方语言以“嬷声”和客家话为主。古村落民届多为多进四合院,居民以种、养业为生,民风淳朴,传统民间活动主要有舞狮和舞火龙。